中华经典:人生必读《大学》二十句经典

中华经典:人生必读《大学》二十句经典插图中国题字网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出处:《大学·第一章》

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明德),亲近百姓,最终达到最完美的道德境界(至善)。这是《大学》的总纲,确立了人生修养的三大目标。

2.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出处:《大学·第一章》

知道目标所在(止),才能心志坚定;心志坚定后才能安定不躁;内心安定才能思考周全;思虑周全才能有所收获。强调修身为本的过程逻辑,是实现理想人格的前提。

3.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出处:《大学·第一章》

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必须先做到真诚无伪;而要真诚无伪,必须先获得真正的知识。说明修身的关键在于“诚意”与“致知”。

4.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出处:《大学·第六章》

获取知识的方法在于探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就是接触事物、穷究其理,体现儒家重视实践与理性认知的思想。

5. 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出处:《大学·第六章》

人天生具有认知能力,万物也有其道理,只是因为未能彻底探究这些道理,所以认识不够完备。强调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性。

6.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出处:《大学·第十章》

君子自己先具备某种美德,才去要求别人具备;自己没有某种缺点,才可以批评他人。强调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7.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出处:《大学·第七章》

内心诚实,自然会表现在外表上,因此君子即使独处时也要谨慎自律。强调“慎独”的重要性,即内在修养的真实体现。

8.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出处:《礼记·大学》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德行可以滋养身体;内心宽广,身体也会舒泰安康。说明内在德行比外在物质更重要。

9.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出处:《大学·第十章》

只要内心真诚地追求善道,即使一时没有完全做到,也不会偏离太远。鼓励人们保持真诚的初心。

10.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出处:《大学·第四章》

作为子女,应尽孝道;作为父母,应尽慈爱。强调每个人在社会角色中的责任与本分。

11.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出处:《大学·第一章》

想要治理好家庭,必须先修养自身。修身是齐家的前提,体现了“由己及人”的治理逻辑。

12.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出处:《大学·第一章》

自身修养好了,家庭才能和睦;家庭和睦了,国家才能安定;国家安定,天下才能太平。这是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

13.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出处:《大学·第十章》

一个家庭讲仁爱,整个国家都会兴起仁风;一个家庭谦让,国家就会盛行礼让;反之,一个人贪婪暴戾,也可能引发全国动荡。强调领导者的示范作用。

14.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出处:《大学·第九章》

人都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缺点,就像看不到自己田里的禾苗已经长得很好一样。提醒人们要有自省意识,避免偏私。

15.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出处:《大学·第十一章》

有德之人用财富来提升自己、造福社会;无德之人则不顾自身道德,只为敛财。强调财富应服务于德行而非相反。

16.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

出处:《大学·第十一章》

如果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只注重财富积累,那一定是受小人影响的结果。警示统治者不应重利轻义。

17.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出处:《大学·第十一章》

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人民就会离心离德;财富合理分配,人民才会团结拥护。体现儒家“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

18.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出处:《大学·第十一章》

得到民众的支持就能拥有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政权。强调执政者必须赢得民心,才能长久执政。

19.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出处:《大学·第十一章》

说话不合情理,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应你;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物,终将失去。强调因果报应与做人做事的正直原则。

20.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

出处:《大学·第十一章》

掌握了国家的权柄,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教唆。在儒家思想中,“德本财末”是核心理念之一,强调治理国家应以道德为根本,而非以聚敛财富为先。

名家原创书画 ☆ 服务个性需求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0103811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761098998@qq.com

    免费参谋咨询:8:00-22: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
    18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