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上午,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共渭南市委、渭南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共渭南市委宣传部、中共白水县委、白水县人民政府、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陕西中心主办,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2025仓颉文化品牌系列活动,仓颉文化交流活动在白水县举行。邀请了多位来自学术界与业界的资深专家围绕仓颉文化与汉字传承,进行深度研讨与交流,共同探寻汉字的历史根脉与时代价值。

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执行主任梁智勇致辞。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魏鹏举教授以“人文经济学视阈下的汉字文化”为题发表演讲。他从人文经济学的独特视角切入,强调应深挖文化底蕴,聚焦超级文化IP,打造中华文明标识;创新业态模式,立足以人为本,通过多元共创激活汉字审美经济;并驱动价值转化,强化技术赋能,贯通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的发展路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知名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主讲人王双怀,以“造字神功 文明之光——仓颉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为题发表演讲。他系统梳理了仓颉造字的传说及其历史意义,高度评价了仓颉作为“文字始祖”在开创与传承中华文明进程中所立下的不朽功勋。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周晓陆围绕“汉字起源和仓颉传说”进行了严谨的学术阐述。他结合丰富的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理性分析了汉字从萌芽到成熟的漫长演化过程。周晓陆指出,文字是民族的粘合剂,是中国人的文化脸面,建议建立专门的文字研究中心,以科学推动汉字的健康发展。

此外,陕西省中共党史学会执行会长、西安邮电大学党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袁武振教授分享了“西北野战军在白水的重要活动”,为活动增添了鲜明的红色文化印记。

易点天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公关部总监丁家乐则从实践出发,发表了“从汉字出发,让世界读懂中国——文化数字化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的演讲。她提出,在文化数字化传播中应注重年轻化、圈层化与多元化策略,通过贴合年轻群体审美与数字习惯的内容形式,切入不同兴趣圈层,运用多元叙事及媒介渠道,借助数字化技术以汉字为媒介,向世界生动讲好中国故事。
整场活动议题丰富,交流深入。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仓颉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瑰宝。此次仓颉文化交流活动也是一次在汉字起源之地进行的文化寻根,通过学术研讨、产业对接与国际传播的多元融合,有力地强化了白水作为“中华汉字文明精神标识地”的文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