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中华民族历经千年的璀璨成就,对中国的艺术领域,特别是绘画与赏石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它依然寄托着东方人民对此文化的独特情感与理想。

由于中华民族深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在探索自然与融入自然的过程中,艺术与自然的紧密结合成为了自然而然的选择。在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国人始终将“自然”作为衡量社会准则、行为规范以及文化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准。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心态,使得东方文明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个性特征。

纵观人类历史长河,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尽管在2000年前,世界上曾存在过20种以上的古代语系和文字,然而历经沧桑,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却唯独汉字一种。这得益于中国古人所秉持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自然观念,以及他们独创的状物象形结字绘画技巧,这些无不深刻诠释了人类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02绘画技法与思想融合
人们探寻中国绘画的起源时,发现其最早的表现形式便与色彩和线条紧密相连。自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始,历经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及其他绘画纹饰,这些作品均以黑白和天然矿物颜料为描绘基础。

继新石器时代彩陶与仰韶文化人面鱼纹等绘画纹饰之后,唐代文人参与绘画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带来了绘画材料的重要变革。唐代杰出的诗人兼画家王维,曾明确提出“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主”,这精辟地概括了中国画即水墨画的本质。

自唐代以后,文人画家们逐渐放弃了追求色彩,转而专注于水墨的运用。墨色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形成了“先墨后色,以墨代色,以墨设色,色随墨走”的绘画法则。

中国绘画在与自然的交融中,深受画外佛、道、儒家思想之影响,呈现出另一大显著特色。在漫长的封建农业经济时代,这种经济模式不仅为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提供了情感的释放空间,更促成了中国绘画以儒学思想为基石,构筑起独具特色的艺术思维模式与精神框架。

03赏石艺术与文化精神
因此,“意向、气韵、空灵和境界”成为了艺术审美的重要标准。画家们常常选择山水作为创作背景,借助笔墨的浓淡变化和用笔的轻重缓急,来描绘自然的生动景象并表达对山水的深厚情感。

而中国人的赏石观念,在这方面与艺术审美有着惊人的契合。在赏石的过程中,他们常常会运用绘画的艺术思维,通过石材上独特的纹路、质地、形态和色彩等天然元素,来发现并创作出自然的艺术美。

因此,中国人赏石时,常常首先观察其造型。造型石以其独特之处,能够展现大山的雄浑与幽远。或者,他们也会专注于石的纹理。纹理石上,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得以生动展现,其纹理或似人似物,宛如天工开物,精妙绝伦。然而,无论石的造型还是纹理,都深受书画艺术的影响,可以说,赏石与书画是同宗同源的。

在赏石的过程中,人们常常能在石上找到书画的痕迹,而书画艺术也在石的天然美中找到了新的灵感与表达。这一古老的意象,深刻诠释了人们赏石的精髓。

历经千百年,无数画家为探寻水墨画的深邃意境而穷尽毕生,更有无数收藏家梦寐以求能拥有一幅真正的大师级水墨珍品。然而,大自然竟在不经意间,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又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观赏石水墨画卷。这无不令人感激上苍的慷慨赐予。(转自百家号-风软一江水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