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中题款如何书写日期和时间

书画作品中题款如何书写日期和时间缩略图中国题字网

在古代,书写在书法作品正文、画面的前边的文字称为“题”,书写在后边的称为“跋”。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足部》的注释中写道: “题者,标其前;跋者,标其后。”
款识的历史更加久远。商周时代的钟、鼎等铜器上面已经镂刻文字。《汉书·郊祀志下》中写道:“……今比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于宗庙。”颜师古注解说:“款,刻也; 识,记也。”关于款识的含义,《通雅》卷三十三所引用的资料还有三种解释: 一,款是阴文,是凹入的字款;识是阳文,是凸出的字迹。二,款在器物的外部;识在器物的内部。三,器物上的花纹图案称为款; 器物上的篆体文字称为识。

下款中的书写日期历来的写法十分复杂,需要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古代多数书法家按照惯例书写当朝皇帝的年号。例如,宋代大学者苏轼有一件作品的下款是:“元丰三年端阳月八日眉山苏轼于净因方丈书之”,这里的元丰就是当时宋神宗赵顼的年号,元丰三年即公元1080年。
有的下款在书写当朝皇帝年号的同时把干支年分别地写上。例如,宋代米芾有一幅作品的下款是: “绍圣丙戌莫春与周仁熟试赐茶书此乐章米元章”,这里的丙戌就是干支年分,绍圣丙戌就是公元1106年。
有的下款只书写干支年分。例如,明代的陈淳在一幅作品中的下款写道: “壬辰夏日书旧作元宾一笑陈淳”,这里的壬辰即公元1532年。
中国古代记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名称顺序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按顺序搭配,每六十年循环一次,称为一个“甲子”。对于每个天干、地支还有一些另外的称呼,因为在书法作品题款中很少使用,这里就不罗列了。
每年中的四个季节过去有一些不同的称呼。例如:
春季——青阳、苍天、阳春、芳春、艳阳、阳中、三春、九春
夏季——朱明、昊天、朱夏、长赢、三夏、九夏
秋季——白藏、旻天、金秋、素秋、商秋、高商、商节、素节、金天、三秋、九秋
冬季——玄英、上天、安宁、寒冬、三冬、九冬
每年中的十二个月过去也有一些不同的称呼。例如:
一月: 正月,元月,春王,孟春,肇春,端春,早春,初春,上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三正,三微月,三之日,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杨月,陬月,孟陬,十三月,寅月,新正,夏正,月正,开岁,献岁,肇岁,芳岁,华岁,岁岁,太簇(亦作大簇、泰簇)。
二月:仲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花月,中春,甜春,酣春,四之日,花朝,卯月,竹秋,大壮,仲钟,夹钟。
三月:季春,晚春,暮春,末春,杪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寎月,夬月,桐月,桃浪,雩风,小清明,樱笋时,稧月,辰月,姑洗,莺时。
四月: 孟夏,首夏,初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槐月,正阴,纯阴,麦月,麦候,麦序,麦秋,麦秋月,余月,清和月,巳月,中吕,仲吕,朱明。
五月: 仲夏,超夏,恶月,天中,郁蒸,小刑,鸣蜩,中夏,榴月,蒲月,端阳,皋月,午月,蕤宾。
六月: 季夏,晚夏,暮夏,杪夏,荷月,季月,暑月,且月,极暑,伏月,焦月,精阳,组暑,溽暑,未月,林钟。
七月: 孟秋,初秋,新秋,上秋,肇秋,首秋,早秋,兰秋,瓜时,凉月,相月,巧月,霜月,兰月,瓜月,申月,初商,夷则。
八月: 仲秋,正秋,挂秋,竹小春,大清明,桂月,壮月,获月,酉月,仲商,南吕。
九月: 季秋,晚秋,暮秋,杪秋,凉秋,穷秋,菊月,咏月,玄月, 朽月,青, 季白, 霜序, 暮商,季商,杪商,戌月,无射。
十月: 孟冬,初冬,上冬,开冬,良月,吉月,坤月,阳月,小春月,正阴月,亥月,小阳春,应钟,霷月。
十一月:仲冬,中冬,葭月,畅月,辜月,子月,龙潜月,黄钟。
十二月:季冬,严冬,残冬,末冬,穷冬,暮冬,杪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蜡月,除月,涂月,萘月,嘉平月,梅月,三八月,丑月,星回节,穷节,大吕,三人月。
按照我国传统习俗,每年有不少节令: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朔,元正,元日,元旦,元辰,三元,改旦,履端,履端之始。
正月初二: 履端二日。
正月初三: 履端三日。
正月初四: 履端四日。
正月初五: 履端五日。
正月初六: 履端六日。
正月初七: 履端七日,人日。
正月初八:履端八日,榖日,榖诞。
正月初九: 履端九日。
正月初十: 履端十日。
正月十五:上元,元宵,元夜,元夕,灯节。
二月初一: 中和日。
二月十二: 花朝,百花生日。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春社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禊日,修禊日,上除,令节。
四月初三: 展上巳。
四月初八: 浴佛日。
四月十九: 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端阳、端节;蒲节,天中节,午日。
夏至: 长至日。
六月初六: 天贶节。
七月初七: 七夕,星节,乞巧带。
七月十五:中元,盂兰盆会节。
八月初五: 天长节。
八月十五: 中秋节。
八月十八: 潮头生日。
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秋社日。
九月初九: 重阳,重九,菊花节。
冬至: 亚岁,短至日。
十月十五: 下元。
十二月初八: 腊日。
十二月二十四:交年,媚灶日。
十二月二十九: 小除夕。
十二月三十:大除夕,除夕,守岁。
每月初一称初“朔”,“旦”,“额”。
每月初三称“朏”。
每月十五日称“望”。
每月十六日称“既望”,“望后”。
每月末日称“晦”。
每月初一至十日称“上浣”亦作“上瀚”。
每月十一至二十日称“中浣”亦作“中瀚”。
每月二十一至三十日称“下浣”亦作“下瀚”。(据记载,从唐朝开始朝廷每十天放假一天,让官吏洗涤整理衣服,所以叫“浣”。)
每年清明节前一至二日为“寒食节”。
按照我国农事传统,每年有二十四个节气:
立春(正月节)——公历2月4日或5日
雨水(正月中)——公历2月19日或20日
惊蛰(二月节)——公历3月5日或6日
春分(二月中)——公历3月20日或21日
清明 (三月节)——公历4月5日或6日
谷雨(三月中)——公历4月20日或21日
立夏(四月节)——公历5月5日或6日
小满(四月中)——公历5月21日或22日
芒种(五月节)——公历6月5日或6日
夏至(五月中)——公历6月21日或22日
小暑(六月节)——公历7月7日或8日
大暑(六月中)——公历7月23日或24日
立秋(七月节)——公历8月7日或8日
处暑(七月中) ——公历8月23日或24日
白露(八月节)——公历9月7日或8日
秋分(八月中)——公历9月23日或24日
寒露(九月节)——公历10月9日或10日
霜降(九月中)——公历10月23日或24日
立冬(十月节)——公历11月7日或8日
小雪(十月中)——公历11月22日或23日
大雪(十一月节)——公历12月7日或8日
冬至(十一月中)——公历12月21日或22日
小寒 (十二月节) ——公历1月5日或6日
大寒(十二月中) ——公历1月20日或21日

书画作品中题款如何书写日期和时间插图中国题字网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广泛深入,中国人在许多场合越来越多地使用公历纪年。一九四九年以来,为了便于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也为了我们自己使用的方便,国家正式决定采用公历纪年。几十年来已经被中国人普遍接受了。
可是,至今采用公历纪年的书法家仍然比较少。这也许与至今书法创作、欣赏中普遍存在的尚古风气有关。这里应该说明的是,当今继续使用干支纪年,使用农历或异称记月、日,与整个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趋势越来越脱节。实际上,真正懂得古代纪年方法的人越来越少,甚至在书法作者中,真正熟悉、能够比较全面掌握古代纪年方法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所以,适当了解我国古代书法家的纪年、月、日方法是必要的,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使用这种方法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在书法创作中应该逐步提倡普遍使用公历纪年,这是书法艺术与现代观众文化心理相适应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必然的社会历史发展趋势。我们应该认识到,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在书法作品中使用公历纪年实现得缓慢一些,这种情况是应该改变的,也是必将会改变的。
有的作者在下款中署明自己的年龄,特别是年老的作者署明年龄的比较多。一些年龄的说法是:
十五岁,又称为志学。
三十岁,又称为而立。
四十岁,又称为不惑。
五十岁,又称为知命。
六十岁,又称为耳顺、华甲。
七十岁,又称为从心、古稀。
七秩,指从六十一岁到七十岁。
八秩,指从七十一岁到八十岁。
也有的老人直接写出自己的岁数,下面缀一个“翁”或“叟”字。如果是女性作者似应缀一个“媪”或“妪”字,不过这种写法极为少见。
书画作品中题款如何书写日期和时间插图1中国题字网题款应该根据作品的具体情况应长则长,应短则短,力求自然巧妙。
题款应该在内容与形式两方面都与正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题款与正文应该协调统一,组成为一幅完整有机的、具有生命力的书法艺术作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0103811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761098998@qq.com

免费参谋咨询:8:00-23: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