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芒耀,1945年9月生于上海。1980年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毕业并留校执教于油画系;1984-1986年 由文化部与中国美术学院选派赴法,进入巴黎国家高等美术学院-皮埃尔.伽龙教授工作室深造;1998-2008年 调离中国美术学院执教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曾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客座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特聘研究员。现为中国油画院特聘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 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艺委会理事、意大利佛罗伦萨TIAC美术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2020年“提香绘画大赛”国际评委、“从塞维利亚到中国—委拉斯开兹绘画&雕塑大赛”评委会主席、美国艺术复兴中心“第十四届国际沙龙大奖赛““第十五届届国际比赛沙龙”画展国际评委”
徐芒耀教授的研究方向为素描、欧洲十九世纪油画技法、历史画创作。艺术主张:十九世纪以法国为首的西方具象绘画值得我们怀着敬意,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深湛研究和缜密地实践。
维吾尔族干部 77×54cm 布面油画 1979年
同气相求,循循善诱
——我的艺术创作生涯(节选)
关于油画创作
研究生在读期间导师王德威和全山石先生带我们全班去新疆考察与写生,之后我提出赴甘南体验生活,为毕业创作搜集素材。然后考察活动后我依旧留在乌鲁木齐,等待学校寄来介绍信及差旅费。在那段时间,我曾在乌鲁木齐铁路局工会作示范写生。
伊利中学生 26.5×41.5cm 纸板油画 1979年
在巴黎美院时,我与一位同画室法国同学闲聊时,他说:“你的写实功底很厉害”,并提出让我以她为模特作一肖像画。等到要画的时,他说我只给画三次,一次一个小时。我想只能主要刻画头部,其余部分可画得较为简略,作画时,我想起全老师曾经在留苏期间的一批课堂作业。脑海里就想能够向他的这种感觉靠拢。但最后还是不像,全老师用的是大笔触,很疏畅。我没做到。现在想来,可能是已开始受法国十九世纪绘画影响。
1996年暑假,我们几个年轻教师聚在有空调的系办公室,作模特油画写生,我突发奇想试试其他表达手法。就把前面的人体与衬布打磨掉,使布和人物的外轮廓变得很明显。包括另一个着衣人的裙子处理,几何形状的表现尝试注重外形的表达,尝试像塞尚那样重视主观地选择性地建立画面,简洁,追求几何形体的交错存在。如果画得十分写实,就会冲淡这种几何形体的体现。算是一次探索性的习作。
窗前的查尔斯先生之二 70×5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我的法国亲家来上海,我画了他,用的油画布很粗,令人意外的是一铺色就显现了他面部皮肤粗糙的原生感觉。头部我画了三遍,然后画灰白头发花了点时间,因为我看冷军他们发丝是一根一根画的也想试试,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也是最后一次,其实对我来说是用不着这样画的。
门前的维维亚纳 73×5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2016年夏,我和冷军、郭润文等一批画家赴法国写生,这件作品画的是巴黎一妙龄少女。这个女孩子其实鼻子大了点,我作了适当的调整,这样处理女孩会显得略为漂亮,但也不能画小太多,否则就不是她本人了。
新四军-车桥战役 290×502cm 布面油画 2010年
从全国美展说起自我风格的探索
《开拓幸福路》是我研究生毕业创作。数月后,此画参加了“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获得了二等奖。我在1979年夏,新疆写生后,决定毕业创作选择藏民题材。十月金秋时节,前往甘南搜集创作素材。
开拓幸福路 163×300cm 布面油画 1980年 中国美术馆藏
一次偶见公路上有一大型卡车满载货物而过,路边的藏族养路工停下手里的活儿让车通过的瞬间场景,看了很感动!同时期,陈丹青也正在画他的毕业创作《西藏组画》。我本打算画一组三联画,但与陈丹青想得不一样。有一幕我印象深刻,一光屁股男小孩去找他母亲,母亲因劳动而汗流满面,未穿上衣。小男孩抱住他母亲使劲吸奶。这瞬间着实让我十分惊讶。决定列为创作选题,为三联画组画之一。当时有几个有意思的想法,作为组画构思的内容,后来回院后,王德威老师否定了我的选题,他认为不符合“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主席所提出的无产阶级文艺创作思想的精神,不该画暴露的东西,而应寻觅歌颂的题材,当然老师这也是因为爱护我,怕我政治上犯错误。
最后选择画一个歌颂的题材,我还是蛮真实地画了我所看到的场景,原作上肤色没那么重。此画获奖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了。
2006年,我在中国美术馆馆藏画展上看到了它,发现有些地方颜色已经变了。在画展上,又偶遇范迪安(时任中国美术馆馆长) 他说:“徐老师你把变色的地方改一改。”我开玩笑道:“当时的收藏稿费是350块,你现在让我改,那个费用要怎么算。”一旁的靳尚谊先生听后十分惊讶:“这么便宜就让收藏?”我解释了情况,因为那时是1980年,稿酬不会高,我想的是为该画找了一个好的归属。
这是我法国留学回来的第一幅画。受到了我巴黎国家美术学院的老师皮埃尔·伽隆先生的影响,他在绘画上一贯主张当今的绘画观念十分重要,他的问题是他的绘画风格酷似巴尔丢斯,人物造型类似中世纪格调。但他画得很透,所用的画材质量很高。
他一直在课堂上和我们讲,绘画一定要与传统不同,如果与传统完全相同是没有意义的。
他对我说,你技术很好,但是应该要有现代性的思考。
我的梦系列之二 110×71cm 布面油画 1988年
1958年,我在意大利西斯廷博物馆参观的时,注意到一座四个少女浮雕雕刻作品,它非常精美,颜色白中略带点微黄,与肤色有一点点相近,与周围坚硬的石材形成反差的少女浮雕显得异常柔美。当时我突然感到柔和刚强烈反差的感觉。回到巴黎后,我构思画人与墙的关系。次年回中国后,1987年全国美协要办首届全国油画展。我想参加,但一时不知画什么,1987暑假,画了很多稿子都不满意,开学后某一天,我突然想起我在巴黎的时候记录下“人与墙”的创作构思。当天开始构草图、查各种资料、画了一部分速写。几天后需要拍照片的时候,我找了崔小冬班的几个同学协助我拍摄。
有幸的是当时我从法国回来,携带了不少进口颜料,荷兰、法国等国的欧洲颜料。与中国颜料相比,区别是亮色颜料坚固度不一样,时间长了,中国产的颜色白色容易发黄,泛灰甚至变成淡咖啡色了。西方颜料的坚固度明显要优于中国颜料,重要的是中深和深的颜色,尤其是棕色类的,西方的颜色质量非常好,棕色里面有偏绿偏紫,偏黄偏红。即使画面已经很厚了,涂上去仍有覆盖力,用笔把色拖开,也会显得十分透明。
我的梦系列之四 141×150cm 布面油画 1990年
记得我在搞研究生毕业创作前遇到陈逸飞。他当时完成《蒋家王朝的覆灭》用的是欧洲产的油画颜料。他把用剩的几支赠送给我。我在绘制毕业创作中用了点,感觉确实大不一样。
《我的梦》一画在首届全国油画展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观众关注的获奖作品。展出时,徐唯新的作品《馕房》挂在我边上,后来他跟我讲:“此画放在你画旁边吃亏了,我的暗部是灰的,你的暗部既透明又有深度的。”我说:“对不起,不是我画的好,而是这个材料用得好。”
画的过程中一直没想好题目,最后到快要提交时,我才想到用《我的梦》为此画题目,梦中的任何荒诞的事情,都深信不疑,往往梦醒后会觉得荒诞可笑,此画其实并无什么政治涵意,就体现了我在法国留学期间,受到了现代绘画思维的影响。之后又继续画了一些“我的梦”的系列画。
雕塑工作室系列之二 140×110cm 布面油画 1991年

雕塑工作室系列之三·上色 140x100cm 布面油画 1993年

视焦距变位系列之一145×110cm 布面油画 1995年
视焦距变位之四 163×130cm 布面油画 1996年
走台之前 80×4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谧候 70×5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杰尼弗女士 93×74cm 布面油画2015年

少女阿依努尔·艾力70×5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妮娜70×51cm 布面油画 2008年

低音提琴演奏者80×4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侧坐的尼科尔 80×40cm 布面油画 2013年

油画工作室系列之一 80×40cm 布面油画 2014
【专业务本·诚信立道·品质唯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