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论坛》 四十何以不惑?

《民间文化论坛》 四十何以不惑?缩略图中国题字网
5月9日,在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主办的“回顾与展望:《民间文化论坛》创刊40周年座谈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协顾问白庚胜这样谈到《民间文化论坛》的“四十不惑”。
  中国民协从成立之初便立志于广泛地搜集我国现在及过去的一切民间文艺资料,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和研究,以严谨的学术研究作为民间文化和民间文艺保护、传承与创作发展的支持和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协团结全国民间文艺界以抢救工程为主体,带动民间文化薪火相传,唤起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是在时代的召唤下,《民间文化论坛》应运而生——
《民间文化论坛》 四十何以不惑?插图中国题字网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间文学理论,发表对我国众多的民族的各种形式的民间文学作品的研究成果,期望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间文艺学有所建树,为繁荣社会主义新文艺创作,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创刊于1982年的《民间文化论坛》(原名《民间文学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其《发刊词》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办刊宗旨。《论坛》在引领学术研究、组织学术活动、培育学术新人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刊载了一大批具有独创性和思想性的论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民间文化研究事业。
  自创刊以来,在几代学人和编辑的共同努力下,《论坛》作为民间文化界的重要学术刊物,在不同阶段都站在学术前沿,有力推动和及时反映学科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领学术探索和培育研究队伍的作用,完整地记录呈现着民间文艺学界几代学人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到21世纪新时代的学术历程。
《民间文化论坛》 四十何以不惑?插图1中国题字网
  “多年来《论坛》既关注民间文学,同时又对整个文学界进行全面关注。”曾担任《民间文化论坛》主编(2014—2020)的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安德明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论坛》的研究并不限定在狭义的民间文学、民间文化的领域,对于民族民间文化的整体关照也始终保持敏感。“钟敬文、郑振铎等老一代学者所倡导的整体文化观视角,在《民间文学论坛》时期以及《民间文化论坛》时期都有所体现。”与此同时,多年以来《论坛》特别注重发表有关国外民间文学、民间文化理论方法介绍的文章,这个特点一直保持到现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民间文化研究当中体现着对于国际文化的关注。”在安德明看来,认识我们自己民族的民间文学、民间文化,应当不仅限定在国内的一个框架当中,而是常常把它放在与世界多样性的文学文化的比较当中去加以理解。在整体文化观引领下《论坛》的发展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标识,为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承担起重要使命。
《民间文化论坛》 四十何以不惑?插图2中国题字网
  40年来,《论坛》刊发民间文学、民俗学和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学术论文270多期,近4000篇,围绕民间文学、民俗学、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出现的主要问题展开学术探讨,刊发学术论文。从多元并蓄的角度来看,《论坛》也十分注重发表年轻学者的文章,这一点在近几年的刊物当中表现的尤其突出。据安德明介绍,今年《论坛》第二期上有不少硕士研究生的文章,“选择刊发文章时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坚持以学术为主,而不是以头衔身份为主要参考依据来确定我们是否要发表他的文章。”而这也是《论坛》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
  如何在新的形势下,继续推动《论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承担起重要使命,则是当下民间文学理论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对此,《论坛》与时俱进始终关注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积极参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讨论,深入持续关注民间文化前沿理论话题,并就多民族一国民俗学、民间文学存在论、建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话语体系、世界民俗学与中国民俗学、期刊与学术发展等基本学术问题进行了专题组稿。2015年以来,期刊开设关键词栏目,就学术概念进行辨析与厘定。同时,期刊始终保持国际视野,关注世界民俗学理论和方法,积极开展与国际学术交流对话等。这些理论探索和研究,既是学术前沿问题,同时也紧扣了国家文化政策和中国民协的工作重点。
《民间文化论坛》 四十何以不惑?插图3中国题字网
  在采访中,谈及下一步《民间文化论坛》将如何发展、会有哪些创新举措时,《民间文化论坛》主编、温州大学教授黄涛提出以下四点创新举措:
  01
  为扩大杂志学术影响力,提高引用率,在刊发论文内容方面,在保持刊物注重专业性、资料扎实性的基础上,倡导优先选用理论性、全局性、现实性、学科交叉性的文章。
  02
  加强重点选题的策划和约稿工作。确定了今后工作的一些重点选题,比如:基于现代社会传播媒介的民间文学传承发展问题及相关理论研究,现代社会语境下民俗学基本理论与研究取向的调整和革新,国外民间文化研究领域重要理论与研究成果的评介和讨论等。
  03
  加强与作者的联系与沟通,加快审稿和编校处理速度,将每期刊物正式出版时间提前一个月。
  04
  加强和改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微信公众号推送宣传我刊论文的工作。
《民间文化论坛》 四十何以不惑?插图4中国题字网
  “《论坛》是中国民协开展保护实践和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正如钟敬文先生所说,《民间文化论坛》这个思想的阵地不能丢,《民间文化论坛》也就是民间文化的理论,是我们的命根子。”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荣书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两个结合”和“两创”理论如何体现在民间文艺保护、传承、发展与研究工作中,新时代的民间文艺工作如何高质量发展,这些都需要理论的探讨和指引。因此,《论坛》在以往的工作经验上,需要进一步结合新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话语讲述中国故事,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为创造新时代的新文化,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在“回顾与展望:《民间文化论坛》创刊40周年座谈会”上,还为《民间文化论坛》编委会委员颁发聘书,从而感谢他们长期以来在学术上对《论坛》的鼎力支持和无私奉献,作为《论坛》编委会委员的中国民协顾问乔晓光在领取聘书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来描述《论坛》于他的情感,这也是几代民间文化研究者共同的心声——
《民间文化论坛》 四十何以不惑?插图5中国题字网
  《民间文化论坛》是一本有故事的刊物,在期刊缤纷的书丛里,它是一棵永远朝向大地和人民日常生活与生存的“信息树”,几代有信念的民间文化研究者坚守了这个初心。
  《民间文化论坛》四十年的成长发展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民间文化命运的起伏,这是一个充满了真诚与激情,也包含着艰难与无奈的过程,但几代人把热爱与执着民间文化的薪火传了下来。许多民间文化研究者的起步与被发现和肯定,都是从这本刊物开始的,研究者们被激励和启发,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民间生活的田野和民俗与民间文学的调查研究中。《民间文化论坛》是一盏孤独而又坚韧发光的文化之灯,它点燃了有民间文化信念研究者的热情,鼓励他们更加勤奋地行动。它也点亮了生活之灯,让世界看到了大地上活态文明薪火的质朴与智慧。祝愿《民间文化论坛》永远惦记和关注着大地上人民的生活与生存,这是刊物成为大树的文明之壤和情感之源。
《民间文化论坛》 四十何以不惑?插图6中国题字网
《民间文化论坛》
四十何以不惑?
因为有了时代召唤下
一代代民间文艺工作者
不为名利的薪火相传—— 
  40多年来,在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论坛》始终与时代、人民共同前进,加强对中国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俗等方面的研究,进而对中国社会思想思潮的变迁和运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征程万里风正劲,奋楫扬帆再出发。我们相信,未来《民间文化论坛》将继续从学术、学理的角度对国家的民间文化政策措施进行科学严谨的研究和确切及时的阐释,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入民间文艺的力量!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0103811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761098998@qq.com

免费参谋咨询:8:00-22: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