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海报
2025 年 11 月 8 日,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花儿听到蜜蜂了吗?”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本届上海双年展由主策展人凯蒂·斯科特(Kitty Scott) ,联合策展人黛西·德罗齐埃(Daisy Desrosiers )与谭雪共同策划, 策展团队成员还包括 PSA“青年策展人计划 ”两位往届获选策展人龙奕瑭和张营营。

莎拉·茨维纳尔,《梦幻蓝色奔驰》,2024年,激光印刷墙纸平铺、档案级颜料印刷品装裱于丝网印刷框架、地毯、纸面石膏板,尺寸可变,“莎拉·茨维纳尔:梦幻蓝色奔驰”展览现场,沃克街52号画廊,纽约,2024年。摄影:蔡斯·巴恩斯。艺术家和沃克街 52 号画廊惠允。
花儿听到蜜蜂了吗?
就像能“听见”蜜蜂振翅的花儿, 第 15 届上海双年展在关注人类智慧的同时, 也将非人类智慧纳入考量, 探索不同智慧模式的交汇。 而当代艺术为这类探索提供了独特的空间——一个具身化且彼此关联的世界,在其中,人类社群能够与人类之外的世界建立更深层的联结。

大坪光泉,《慕尼黑林伽》,2025年,柳枝、金属框架、废弃金属、蜡烛、土、各种花卉和树叶,250×300厘米。克里斯琴·光云·厄尔布尔·奥尔德姆, 《日期线》,2025 年,避雷针、美珠椰枣,尺寸可变。摄影:马克西米利安·戈伊特。艺术家和慕尼黑艺术协会(慕尼黑)惠允。
策展团队表示:“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与全球性危机,这种情形催生了普遍的怅然若失。世界正以超越我们认知能力的速度剧变, 因而我们茫然无措。既然无法重返过去,艺术便为我们提供了摆脱绝望与倦怠的可能路径, 帮助我们在所处的时代中, 探索新的生命形式及感官交流模式。 ”
于是, 经过与艺术家、策展人、知识分子、音乐家、诗人、科学家及作家的思想碰撞, “花儿听到蜜蜂了吗? ”这一策展主题应运而生。本次展览旨在传达这一理念: “我们能否感知周遭世界, 并调适自身以适应其中纷繁的智慧形态,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感知能力。 其愿景之所寄,在于艺术能引领我们奔赴未知的未来。 ”
本届双年展将呈现 67 位/组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的逾 250 件作品 ,其中中国艺术家 16 位/组,新委任和新制作作品逾 30 件。

塔尼亚·坎迪亚尼,《序章II,绽音和鸣》,2025年,金属与竹质结构,内嵌扬声器。艺术家和维尔梅罗画廊惠允。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供图
漫步徜徉花园景观
第 15 届上海双年以不同生命形式之间的互动为主题, 展览将呈现出一种开放的景观: 观者可自行探索与漫游, 而不是沿着预设的路线直行。 艺术作品如种子一般散播在 PSA 各处——扎根于大厅、穿插于流线通道、藏匿于封闭空间与展厅中。 艺术作品、建筑与观者共居于此, 并在不断变化的关系中共同呼吸、相互交织。
展陈团队沿用 PSA 建筑本身的工业语汇,调用素混凝土砖构成人造地形, 贯穿整个空间。如同花园中的假山, 塑造观者的视角,这些混凝土砖也为观赏艺术作品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它们不仅具备高度的实用性,还具备二次利用的价值——展览结束后, 它们可以被升级改造, 而非直接废弃。

阿洛拉和卡萨迪利亚,《移植(树之幻影)》,2025年,回收PVC塑料制成的花,5.3×6×8米,“阿洛拉和卡萨迪利亚:移植(树之幻影)”展览现场,2025-2026年,阿涅利美术馆,都灵。摄影:塞巴斯蒂亚诺·佩利翁·迪佩尔萨诺。艺术家和阿涅利美术馆惠允。
本次展陈设计的灵感源自花园——并非是装饰, 而是一种空间原则。如同中式文人庭院或日式回游式庭院, 展览在不知不觉中徐徐展开。观众穿行其间, 步随景移。 这里没有既定的路线, 唯有不断的邀请与发现。展陈设计团队 all(zone)工作室 / 拉查蓬·乔楚伊相信, 观者会在展览中找到自己的节奏:无论是自在漫游 ,还是循径探索。这些停顿并非干扰,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正是这些时刻展现了专注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加深,沉思可以在静止与行走之间发生。
展览出版物与城市项目
本届上海双年展的展览主画册与《读本》于展览同期面世。主画册共计四百页, 以艺术家本人的叙述为核心,并收录三位策展人的文章及大量参展作品文献。此外, 若干“插曲”页点缀其间,以召唤未来的声音、诗歌或语言。
展览《读本》汇聚艺术家、学者与撰稿人,探讨新兴的感知模式,从作为持续性实践的倾听,到关注人类与非人类的形式, 以及对物质性与无常的觉知。这些文本共同开启了一系列以情动、交流、具身体验为特征的表达。

利娜·拉佩莱特,《言语》,2024年至今,表演及影像装置,尺寸可变,利娜·拉佩莱特作品《言语》的表演记录,巴黎秋季艺术节,巴黎商品交易所-皮诺收藏美术馆,2024年。摄影:马蒂纳什·诺尔瓦伊萨斯。艺术家和巴黎商品交易所-皮诺收藏美术馆惠允 © 安藤忠雄建筑事务所、尼内和马尔卡建筑事务所、皮埃尔-安托万·加捷建筑事务所
第 15 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呈现了一种与“听闻”有关的生成性。从 PSA 出发,城市项目渐次召唤、移置、位移、蔓延出多重地景——从城市街区的花园篱笆(如 tbh 的小屋) ,跃向郊野田间的开阔土地(嘉源海美术馆) ;从植物园中精心栽培的盆栽(上海植物园) ,延伸至阳台花园里自在生长的本土草丛(klee klee) ,并在展期内飞向上海更多的角隅 … …
这些穿梭之旅如同一次次“ Bee Path”的情动飞行。公众与艺术在不同地点相遇,每一次驻足、触碰与交谈,都在催化艺术与日常节奏的交融,在感知、移动与相遇中,悄然听闻那些“丰饶的瞬间”。

里克利·提拉瓦尼,《无名2025(我的身体里充满了等待)》,2025年,布面喷绘。艺术家惠允。嘉源海美术馆供图
第 15 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展览信息
花儿听到蜜蜂了吗?(扩展版)
艺术家: 马克西姆·卡瓦亚尼( Maxime Cavajani)、陈若璠、西斯特·盖茨 (Theaster Gates)、刘帅、里克利·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周滔
时间: 2025 年 11 月 8 日至 2026 年 3 月 31 日 周二至周日 09:30-17:30(周一闭馆)
地点:嘉源海美术馆 上海市嘉定区大治路 39 号
城市项目的情动飞行的航图将沿着黄浦江两岸展开, 抵达上海嘉定的嘉源海美术馆。这座美术馆建筑由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 以建筑对话自然与人为设计理念。六位参展艺术家马克西姆·卡瓦亚尼、陈若璠、西斯特·盖茨 、刘帅、里克利·提拉瓦尼、周滔的作品则将这个空间里与土地、建筑、光与声音形成另一种共振。

刘帅,《鸟巢和鸟冢的距离是一棵树·之二》,2025年,废弃鸟巢的枝条、鸟骨、玻璃球、羽毛等。艺术家惠允。嘉源海美术馆供图
演奏,然后起飞!
艺术家:刘帅
时间: 2025 年 11 月 9 日至 2026 年 1 月 4 日 周一至周日 10:00-18:00
地点:tbh 的小屋上海市徐汇区桃江路 15 号
在上海桃江路 15 号的 tbh 的小屋( VILLA tbh) ,艺术家刘帅受第 15 届上海双年展委任创作的项目《演奏,然后起飞!》以微小而悬浮的形式, 呈现了花园-世界的自然日常, 宛若一场轻盈的演奏。他以植物拼贴制成风筝,并将蜂营造的竹篱巢穴改造为乐器,通过人与自然的协作演奏, 回应“花儿听到蜜蜂了吗? ”中对蜜蜂踪迹的探寻。

山崎阿弥,《(a)段:与森林合唱》,2025年,声音表演。摄影:迈克尔·史密斯-韦尔奇。艺术家惠允。
山崎阿弥特别表演
时间: 2025 年 11 月 8 日 15:00
地点: 上海植物园盆景园
上海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山崎阿弥在上海植物园盆景园呈现一场特定场域表演, 延续她对声学空间与“相互倾听”的探索。她将人声视为自我定位的方式, 身体成为与空间共振的容器。通过歌唱与聆听, 艺术家以歌唱、聆听与回声在环境中“定位”,逐步消解表演者与场所的主客边界, 并邀请观众共同建立新的感受力。

程新皓,《被禁止的音乐》(静帧),2024年,单频影像,彩色,有声,4分35秒。艺术家和三米画廊(北京 / 伦敦)惠允。
山崎阿弥特别演出&12 月中旬开幕的展览
地点: 上海市延安西路 1626 号上生新所 3 号楼 2 楼 klee klee & friends
演出时间: 2025 年 11 月 10 日 10:00; 展览时间: 12 月中旬
在 klee klee 的“荒野阳台”, 山崎阿弥的特别演出将作为冬季展览的前奏,从一颗种子的旅程开始讲述: 它被飞鸟食用、携带远方,最终回归土地,在这片草丛中悄然生长为一棵小树苗。这不仅是生命的循环, 也是“草店 ”、飞鸟与人类共享同一片天空、土壤、森林与田地的微小见证。如同花朵与蜜蜂相遇时,那一瞬间无声却丰盈的氛围。
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在上海城市空间——嘉源海美术馆、野兽派 tbh 的小屋(上海)、上海植物园盆景园以及 klee klee & friends 陆续向公众开放。展览开幕期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推出表演、圆桌讨论、艺术家工作坊、特别讲座等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动。(主办方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