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有学者根据建都时间和影响力,提出“四大古都”概念,即西安、洛阳、南京、北京。1902年,梁启超在《中国地理大势论》中将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并列,作为“五都”论述,“五大古都”便成为学术界共识。1930年,《中国地理大纲》提出“六大古都”,在“五都”的基础上加入杭州。1988年、2004年、2010年、2016年,中国古都学会相继将安阳、郑州、大同、成都列为“大古都”,形成“十大古都”。

1、西安
十三朝古都,古称丰镐、大兴、长安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先后在西安建都。
西周时期,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丰京和镐京,统称丰镐,位于今西安城西部的沣河两岸地区。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定都咸阳,位于今西安城西北部的渭河两岸。汉代时期,汉高帝迁都长安,即今西安城西北的汉长安城遗址公园一带。隋朝时期,隋文帝迁都大兴城,即今西安中心城区。唐朝时期,大兴城改称长安城,寓意“长治久安”,并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名城,社会经济发展至巅峰。明清时期,西安已不再是国都,朱元璋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西安城墙,成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城墙之一。
现代西安城是在明清西安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明清西安是现代西安市的城市中心,包括中轴对称、方格路网的建城特色,都顺承明清西安的空间秩序和发展格局。



2、洛阳
十三朝古都,古称成周、洛邑、洛京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先后在洛阳建都。
夏、商时期,国都位于洛阳东部的偃师地区。西周时期,周公在洛河北岸修建周王城,即今洛阳中心城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阳均为重要的政治中心。汉魏故城位于今洛阳市东部的白马寺一带。隋唐时期,隋炀帝迁都洛阳,新建洛阳城,位于今洛阳市老城区一带。
洛阳历代都城均沿洛河分布,周王城和隋唐洛阳城的区位与现代洛阳市中心城区位置一致,历代都城城址区位重叠度较低。




3、南京
六朝古都,古称金陵、建邺、石头城、建康等。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先后在南京建都。
东汉时期,吴帝孙权迁都建邺。此后,六朝(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均定都于此,城名改为建康,城址位于今南京市玄武湖以南地区。隋唐至明清时期,城市不断扩张,城区范围始终位于玄武湖南部区域。明朝宫城位于今南京市明故宫一带。
南京历代都城均位于玄武湖南部地区,重叠度较高,这里也是现代南京市的城市中心。



4、北京
六朝古都,古称燕京、北平等。辽、金、元、明、清先后在北京建都。
金代时期,海陵王迁都燕京,更名中都,金中都位于今北京西南二环一带。明代时期,明太祖在金中都东北部区域建立元大都,位于今北京北三环到长安街之间。蒙古族有着“逐水草而居”的习惯,因此,元大大是以水面为中心来确定城市的区位,宫城建于太液池(今中南海)以东。明清时期,都城以元大都为基础,将南、北城墙南拓,形成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方城。都城范围为今北京二环路以内区域。
现代北京是在明清北京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城市格局基本无变化,城市肌理、历史遗迹保存较好,这里也是现代北京的核心地区。




5、开封
八朝古都,古称大梁、汴州、汴梁、东京等。夏朝、魏国、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朝先后在开封建都。
夏朝曾在今开封城东北部的国都里村建都。战国时期,魏王迁都大梁,位于今开封市鼓楼区。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都定都于开封,称为“东都”或“东京”。北宋时期,宋太祖建都东京开封府。北宋东京是开封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正是北宋东京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
北宋东京虽然年代久远,但是从开封城市肌理上,还能清晰看出当年城市的大致样貌。北宋东京的区位也是现代开封市的城市中心。


6、杭州
两朝古都,古称临安、钱塘、武林等。吴越国和南宋先后在杭州建都。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建都杭州。北宋时期,杭州城发展迅速。南宋时期,杭州升为临安府,并成为南宋都城。南宋临安城位于今杭州西湖以东区域。临安城的整体格局与中国古代城市方正有序、中轴对称、棋盘格网的空间特色有所不同,临安城毗邻西湖,空间上更加注重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调因地就势、自然协调,形成相对自由的城市格局。
杭州历代都城均建于西湖东侧一带,空间重叠率较高。这里现在是杭州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7、安阳
七朝古都,古称相州、彰德等。商朝、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先后在安阳建都。
商朝时期,商王盘庚迁都至北蒙,今安阳市殷都区,史称“盘庚迁殷”。东汉末年,曹魏定都邺城,当时的安阳县为邺都之地。邺城现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境内。后来,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同样定都邺城。
殷和邺城均为安阳历史上重要的都城,但邺城现已纳入临漳县境内。商代都城位于安阳市西北,紧邻安阳市。



8、郑州
五朝古都,古称阳城、商都、亳、管等。夏朝、商朝、西周管国、春秋郑国、战国韩国先后在郑州建都。
夏朝时期,帝舜封禹建都于阳城,今郑州登封王城岗遗址。商国灭夏后,定都于亳,今郑州商代遗址,并建立商朝。西周灭殷后,定都于管,今郑州管城区,建立管国。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和韩国定都于新郑,今郑韩故城遗址。
郑州历代都城分布较远,商代都城和管国都城区位与现代郑州中心城区区位一致。


9、大同
六朝古都,古称云中、平城、云州等。曾是代国南都、北魏首都,北魏陪都,辽、金、元初陪都。
十六国时期,代国将平城作为南都。北魏时期,拓跋珪迁都平城。北魏迁都洛阳后,平城成为陪都。辽、金、元初,大同同样是作为陪都而存在。
大同历代都城位置基本一致,现为大同古城。大同古城保存较好,城市格局和形态特征延续古代的空间肌理。


10、成都
九朝古都,古称蓉城、锦城等。古蜀国、成家、蜀汉、成汉、谯蜀、前蜀、后蜀、李蜀、大西曾在成都建都。
远古时期,成都是古蜀国都城的所在地。先秦时期,秦国兼并蜀国,设蜀郡于成都。三国时期,成都为蜀汉国都。五代十国时期,成都是前蜀和后蜀的国都。在数千年的变迁中,成都始终是蜀地的政治中心。
成都自建城后,历代城址范围变化不大。成都古代都城范围也是现代成都市的核心地区,城市中心的天府广场也多是历代都城宫城的所在地。



